随着购物渠道增加,购物场景不断扩展,实体店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很多实体店商家为了门店引流绞尽脑汁,对前期的引流工作非常重视,却忽略了后期的锁客环节。
实际上,增量(新用户)固然重要,但存量(老客户)如果能利用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回报。
毕竟开店做生意不是只做一次性的购买,顾客进店消费后,能够留住顾客、二次回购,才是一家实体店持久经营的保障。
那怎么样才能把“头回客”都变成“回头客”呢?
首先,我们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分析客户会在同一家服装店多次购买的原因。
其实无非是这几种情况:
1、上次购买的衣服,质量很好,售后服务好
2、知道最近有衣服打折促销
3、被新品的风格引起兴趣
4、家人、朋友对上次购买的商品很满意,希望还在这里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引起客户复购的核心就是:打造店铺的口碑和个性化优势。
那么,口碑和个性化优势应该怎么打造呢?
秦丝给大家收集到了4个小妙招,大家结合自己门店的实际情况去运用,就会发现没有那么难!
一、树立信任关系
“口碑”是最好的广告效应,只有让客户自发地一传十、十传百,才能把口碑打出去。
福布斯调查显现,8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朋友和家人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置决策。而只有博得客户的信任,他们才会向家人和朋友推荐你的店铺。
信任就是维持长期良好关系的胶水,没有它,关系就松懈了。
树立门店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无非是从品质和售后上切入。品质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差不多的价格在你家质量更好、面料更舒服,顾客就会有个好印象。
售后倒是可以利用这几个小技巧,迅速打造和其他店铺的差异化:
1、根据客户需求免费改裤长和裙长,让衣服更合身
2、和干洗店合作,赠送后续保养、清洁贵价衣服的优惠券
3、活动保价,例如保证顾客在你这三月内购买的价格都是最低价,后续如果价格更低了可以补差价。
通过这几个小技巧,和其他的同类型店铺迅速拉开差距,也让客户对你店铺的信任度直线上升。毕竟,谁不想在有信誉又贴心的店铺里购物呢?
二、制定奖励制度
制定店铺会员制度,让购物变成另一种形式上的“财富积累”,消费到达某一个数额就能超越层级,获得更多利益,能够有效促使顾客重复在一家店铺里消费。
打造会员体系,很多人都知道基本的操作和作用了,在这里不再赘述。同样给大家两个小技巧:
1、会员初升级的门槛尽量低,权益差距尽量大。
打个比方,客户注册后是一级会员,权益只有开通积分;升级到二级会员,权益就增加了免费修改衣服一次+同时购买第二件打八折。
而从一级升级到二级,只需要在店铺里任意消费一笔就可以。
通过低门槛、高差距的设置,让会员升级的吸引力直线上升,客户也更愿意配合。
扩张速度惊人的饰品店ACC超级饰、饮品巨头喜茶都是这样做的。
2、鼓励客户推荐亲友成为会员。
通过给对应奖励(例如列为会员升级条件、拉一个会员折扣升级等等)的方式,让会员帮你发展会员。
既有利于深度绑定客户和店铺,又有利于拉新。
同时,当客户的朋友也是你店铺的会员时,上新、折扣的时候她们结伴来购物的可能性就更大,成交的概率也直线上升。
三、卖体验而非产品
你的服装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吗?是客户必不可少的吗?实际上,很多服装店都做不到很强的不可替代性。
没关系,产品比不出什么,就比体验感。
重点关注你怎样卖而不是卖什么。让你的客户体验与众不同,这样即便产品更新换代了,客户体验还有市场。
客人是“花钱买服务”的消费者,很渴望在门店里享受到自己的“心理需要”,这是一种“经济心理化”的表现。
所以,我们要由“单一服务”演变成“双重服务”,即不仅要以优质的“功能服务”,而且要以优质的“心理服务”去赢得客人的满意,而其中“心理服务”的竞争力,将会日益增强。
举个例子,针对不同的客户,如追求显瘦的微胖女生、通勤需求较大的上班族、追求舒适方便的宝妈等等,可以在客户进店后挖掘她们的需求,给出穿搭建议,并且告知她们成为会员、加好友后会经常无偿分享对应的穿搭技巧,就能让客户有一种花一份钱,同时买到了两份服务的超值体验。
四、善用买家秀
卖家大吹大擂,买家可能不太置信,若是让其他买家替你说话,可信度就不一样了。
最简单的操作方法,就是把顾客都尽量集中到你的朋友圈里,成为你的私域流量,然后持续输出买家秀。
可以是聊天记录,可以是返图,最好设置一些小礼品、小红包等等,激励顾客给出好的评价,再截图发到朋友圈。
不需要配很长的文字,就客户评价的聊天记录+返图+衣服详情图即可。
配文也可以很简单,例如“这件衣服真的超级百搭!很多宝宝拿到手都爱住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喜爱~~”、“今年就流行这个款!还想买的宝宝快快下手咯,库存不多啦”等等。
这样不仅可信度高、容易促使客户购买,还能让你的朋友圈看起来不全是广告,丰富了朋友圈的内容。
总而言之,以“信誉和热情”、“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特征的“口碑”广告,是适合任何一家门店的。
只有好的口碑才能不断开拓新的客源,才能使店铺客源不断,生意兴隆。这些技巧只是辅助,多为客户想一步,多在质量上下功夫,才是最重要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