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技术变革及其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孕育兴起,推动着服装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秦丝科技为中国超过200万批零商户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引领着行业发展,助力万千服装实体商户转型。”
曾经自诩为“中国版ZARA”,从2017年的线下门店之王到现在的草鸡。
拉夏贝尔,只花了4年的时间。
它的败势已成定音,它的商业模式给所有人都敲醒了警钟。
1、拉夏贝尔迎来至暗时刻
11月22日,拉夏贝尔发布了关于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的提示性公告。
截至23日收盘,拉夏贝尔的市值仅剩8.68亿,距高峰时已经蒸发超110亿!作为曾经的“女装巨头”至此落幕,令人唏嘘。
其实,此前拉夏贝尔就疯狂关店近7000多家,平均每天关店15家;网友纷纷猜测它要倒闭了。
后来,拉夏贝尔多次澄清不会破产,只是做调整。拉夏贝尔在倒下的最后一刻还在想方设法地挣扎。
但是,没有触及根本的补救都是无济于事,失败是早晚的事。
拉夏贝尔的颓势早在2013年就已现端倪,这点从它2013年的业绩表现就可以看出。
形势犹如黄河入海流,一去不复返。
2、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楼塌了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用这句话来形容拉夏贝尔最为贴切。
2014年,拉夏贝尔在港股上市,2017年登陆沪市,成为首家“A+H”的服装企业。
那个时候,什么ZARA、优衣库、H&M,统统不是它的对手。
在此之后,拉夏贝尔开启了疯狂扩张的黄金时刻。
2014年,直营店为6887家,同年,赴港融资;
2015年,7893家;
2016年,8907家;
2017年,9448家,同年在上交所挂牌;
2018年,9269家,同年营收增长同比13%,突破百亿大关,成为女装营收最高的上市企业。
但还有一句话,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表面的光鲜不能掩盖其致命的弱点。
巅峰之后,就是直线溃败。
2017年,拉夏贝尔营收90亿,利润5亿;
2018年,亏损1.6亿;
2019年,亏损21.66亿;
2020年,净亏18.4亿;
今年前三季度营收3.65亿,同比下跌78.16%;前三季度,每天关店14家,共关闭直营店4517家;
今年9月份,仅剩400多家。
开店速度到关店速度,就像过家家一样,来去如风。
3、靠运气赚钱,凭实力亏钱
小米雷军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拉夏贝尔在女装最好的时代,快速扩张,迅速发展;却将这股东风当成了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认知不清。
我们来看看它失败的几个原因。
全部为直营店,负担重
从14年开始疯狂扩张,到17年开店数达到近万家,全部为直营店。
直营店不是错,错就错在疯狂扩张,战线拉得太长,容易被内耗。
天天没进账,还得养人养店,谁也扛不住。
设计差,定位同质化
拉夏贝尔走的是快时尚路线,在这块领域有谁?优衣库、ZARA、H&M等。
但是跟这几个品牌相比,设计比不过优衣库,价格也比不过优衣库。
毕竟,消费者只为自己的钱包买单,谁性价比高买谁。
多品牌,战线拉长
拉夏贝尔旗下有5个女装品牌,3个男装品牌和童装。
一到两年就新增一个品牌,同时还会引进国外的品牌和中国合作。
而且,旗下品牌的风格都差不多,严重同质化,顾客不买账。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爆品牌,样样都做,样样不精,初衷是好的,但也是拖累。
靠运气赚的钱,最终都会凭实力亏掉。
总结:
拉夏贝尔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个字:急。
急着扩张,急着开店,急着开发品牌,抬头看天空的时候忘记看脚下,殊不知,稳扎稳打才能长久。
同时,旗下品牌同质化,没有特色,在其他快时尚品牌的围追堵截中,逐渐没落。
再加上设计不足,没有品牌化,让消费者没有记忆点,甚至是性价比低,所以后面的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
从拉夏贝尔事件中,我们能吸取到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