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轰轰烈烈的双十一狂欢中,记忆中的青春大牌艾格服饰,毫无声息的倒下了。学生时代的大牌一个接一个地没落。
▍这次,穿上就是“凡尔赛”的艾格服饰,于上海破产法庭受理破产清算,低价处理资产。许多年轻消费者表示诧异,小时候那么贵的大牌子,等我买得起的时候,怎么就突然倒闭了?
曾经的青春大牌,早已退居在网友的记忆中
秦丝科技丝姐在破产甩卖的特价店看到,网店中仅剩一款商品,售价仅为39.9元,销量仅仅超过200件。
丝姐了解到,早在2019年,就有艾格员工陆续申诉,公司因为拖欠第三方外服社保费用,被外服以“员工个人离职”原因停止缴纳社保。同时存在拖欠在岗正式工、计时工工资、拖欠员工代垫费用报销等恶意拖延行为。
员工透露,公司称没有资金支付,要求员工进行自救。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在社会舆论中泛起波澜,艾格,早已死在了网友的记忆中。
叱诧风云,开店超三千家,为何如今不行?
▋谈起艾格,仍有不少人误认为它是“伪洋牌”。
1994年,法国艾格集团在中国设立了上海英模特制衣有限公司,并开出了在上海的第一家零售实体店,加上艾格“本土采购、本土生产和本土销售”,相当成功的本土化策略,更好地贴近了中国市场的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是艾格的重要市场,艾格最辉煌的时候是在1999年至2007年,中国区的业绩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欧美区的的盈利能力只能相形见绌。
由专卖店形式改为在知名商场设立专柜,当年的艾格很快成为知名品牌。在那个高档品缺失的年代,艾格可谓顺风顺水。
大多欧美品牌在品牌、产品风格,还有商业运营模式等方面比较坚持,轻易不做改变。可惜中国这个积蓄了千百年的广袤市场,在短短开放几十年的时间,发展太快,变化太快。
一方面受到新晋快时尚品牌的冲击,另一方面,国际品牌的组织运营效率过于迟钝。往往总部发起决策,中国市场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艾格的定位或许也不太清晰,也可以说是无法把自己的定位刻画给消费者。“艾格是快时尚品牌”,早在几年前,艾格中国区CEO付辛就曾表示,号称同时可做12个系列,最短时间上线。
可惜,面对其他快时尚品牌如ZARA等,只需12天即可上架,风格迭代很快的女装市场,保持一个风格不变,坚持自己风格的确比较难行得通。
国际快时尚品牌在流行、设计营销等方面均瞄准年轻群体,精准定位,配合高端商业综合体大门店,快速抢占瓜分市场。而反应比较慢的艾格、淑女屋、Esprit等老国际品牌反应滞后,淘汰是必然可见的。
砍掉主枝干,独留分叉一只?
▊红海拼杀,我们拭目以待。
艾格集团宣布出售旗下Etam Weekend、ES和E&JOY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衣业务,仅在中国市场保留内衣业务。
几十年中国市场起伏,经历高潮,感受低谷,艾格退回到了起家的领域。可是,内衣行业真的就能复刻当年的荣光吗?
国内外内衣品牌在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前有强劲大牌维多利亚,现又有大量国内品牌奋起直追,融资不断,没有法国消费者的情怀加持,中国消费者会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