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销转型要跳过的坑
  • 来源:微信公众号—yantao-219
  • 2015-07-25 11:10

秦丝导读:转型意味着放弃以前辛苦得来的经验而去走一条危险性很大的路,这最需要的是思维要转变,然后必须有人才帮忙推进。

自我革命叫创新,别人革命叫淘汰,如同鸡蛋,从内打破是重生,从外打破便是食物,这场革命谁也无法逃脱。

——题记

前段时间与一位投资人聊天,讨论到传统企业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生长,他曾以为钱是他们转型最需要的,到最后发现不是,最需要的是思维转变,其次是人才。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思维已经与工业时代完全不同,它并不是移动互联网+商业,里面发生的变化不是水+泥巴=泥浆,而是面粉+水+酵母发酵制作成为面包,你能说面包的味道就是面粉、水、酵母的混合吗?不是,它已经完全生成新的物质。商业既然变化,那么人,做事思维,组织构架一系列都要发生变化,不是局部变化,而是整体变革,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深刻领悟。

后来我也思考了许久,如今什么是传统企业?它们曾具备的基础和优势为什么就不能方便它们转过来呢?我回顾了一遍接触的许多“传统企业”,发现已经不能在按照行业来定义传统企业了,餐饮是传统企业,雕爷牛腩却不是;服装是传统企业,优衣库却不是;手机是传统行业,小米却不是;美甲是传统行业,河狸家不是。我想了半天,也许如今在定义传统企业可以参考下面三个标准:

思维僵化,不能快速的吸收新的思维,还沉浸在过去的思维意识之中

行动滞后,组织内部不能快速的响应,做出变化

缺乏自我创新的驱动力,团队自我学习与更新的的动力不足,对新鲜事物不敏感

从这三点来看,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所谓的互联网公司其实也是“传统企业”,此时你仿佛会发现有多少原始人居住在这个先进的时代。

传统企业的优势也许正成为他们转型的阻碍。为什么这么说呢?传统企业都有自己的沉淀或积累,他们不缺钱,也对某个行业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我常常遇到传统企业问我招人,找个新媒体营销方面人,钱不是问题,我们在这个行业有很丰富的经验和优势,发展前景没问题。正是自恃有钱的思维意思反而会让企业找人不踏实,或不尊重人才,或盲目的用高薪挖人。

而当今,钱已经不在是选择工作最重要的维度了,成长,工作体验爽不爽更重要,因为生存变得相对容易了。钱可以买来一批用户,但买不来用户信任,会发现有关注没关系。过往丰富的经验也许是阻碍自我更新的绊脚石。所以会看到一些企业微信公众号的设计的与官网无异,恨不得全部照搬。从没有想过用户究竟需要什么,而通常我建议企业罗列3点用户最刚性需求,放上去就好。这样的问题还出现在营销上。

我不止一次强调“社会化营销的风险在于不可知,而魅力也在于不可知”,我们唯一能把控的是过程,尤其是实时数据反馈监控的过程。但是很多企业在做社会化营销时就让负责人预估销售额、粉丝量,按照结果来给与资源资金支持,这种方式完全不利于移动时代的玩法。移动时代的营销应该是先整体规划,小步尝试,快速放大,实时监控,及时调整,它完全是一个快速反应、动态平衡的过程。

很多企业把新营销做不好归咎为缺人缺技巧,过去一年我们培训了超过300家企业,非常多传统大品牌企业,有部分我们还做了回访,最后事实证明缺人却技巧是表象,深层次原因还是企业的思维无法让这些人和技巧产生价值,土壤就不行,上面的植物怎么可以长好。当然我总结一下除了思维,依次是组织构架、人才和技巧,但思维一定是后三者的基础。

我坚定的认为一个企业只有先发起思维认知的革命,改良企业土壤,重装企业系统,才有可能在营销转型之战中奠定胜利的基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是枳”说明了环境与土壤的重要性。从2011年开始做社会化媒体营销,玩微博玩粉丝,当时就有很多企业准备大干一场,不仅重金招人,还投入巨资去模仿当时的杜蕾斯、可乐、艺龙等成功的案例。其实最后基本都失败了。

曾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老板实在忍受不了自己企业粉丝比竞争对手低,非得购买几十万刷到比别人高,只为心理平衡。我觉得思维认知是一切行动的前,而老板或企业对于移动营销的认知和观念更是决定了一个企业能把移动营销做成长怎样。所以当时我们就讲,社会化营销就是一个CEO工程,它需要企业从老板到高层都坚信其价值,有足够耐性去经营自己的粉丝,培养团队。

也只有少数企业理解并认同,所以他们不仅在微博,还是微信时代都做得还不错。一个CEO的思维就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思维,而这些思维就是公司的环境和土壤。

当然此前讲过影响传统企业营销转型除了思维,还有组织构架、人才和技巧,这里暂不一一阐述,但是值得企业反思。



©  秦丝科技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9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