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资讯

攻略资讯扫码支付业务规范8月底出台,每日限额支付

扫码支付业务规范8月底出台,每日限额支付

澎湃新闻网 2016-08-10 10:36

秦丝导读:二维码支付即将结束两年多的“裸奔”,正式迎来监管,支付限额时代来临。

据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报道,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完成了对二维码支付业务规范的制定,正向会员机构征求意见,并有望在8月底前正式出台。

虽然在2014年3月被暂时叫停,但以支付宝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对二维码支付进行改良后,几乎一刻不停地在积极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在监管部门默认开展的情况下,通过补贴等接地气的活动,支付宝和微信已经攻占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绝大部分江山。

“其实,二维码支付缺的只是一个身份而已,这次标准的出台还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化,有章可依,对移动支付市场来说,改变并不大,在扫码支付中被绕过的银联以及被边缘化的银行们,并没有靠着年初的Apple Pay等打一场漂亮翻身仗。”一位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

两年多前二维码支付被叫停,除安全因素外,保护银行和银联的利益也被部分人视作原因之一。面对二维码支付即将获得官方认定,这一次中国银联大方地表示,正在计划将二维码这一种交互方式充实到以Apple Pay为代表的“云闪付”产品系列中,作为非接支付的补充。

扫码支付,支付限额时代即将到来

相比两年前,即将发布的二维码支付相关规定对二维码支付采用了限额管理,而从具体的分类和限额上,则是与今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网络支付新规保持一致。

是要保证支付过程中的安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马国光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二维码支付采取限额管理,也是延续了网络支付新规的相关规定,在央行看来,扫码支付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就是在小额支付中对支付速度的需要,定位是银行卡交易的补充。”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表示。

此外,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还将对各家支付公司的条码支付业务系统、扫码受理的设备、客户端软件等建立检测认证体系,也就是说,今后只有通过经过监测认证是安全的设备、系统,才能投入市场使用。其中,如果是支付机构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日累计限额由支付机构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

不过,眼下电子签名在国内算不上普及,而数字证书更多的是安装在电脑上而不是手机,所以想做到用二维码单日无限度支付,并不简单。

如果是通过密码及手机短信验证码等两种方式组合验证而实现的扫码支付,每天的额度是5000元。

如果支付机构只用密码、指纹或手机短信三种方式中的一个进行安全验证,或者干脆免验证,那单日扫码支付的限额是1000元。

相比刷卡,为什么扫码支付要采取限额的方式?

“传统的银行卡支付,刷卡时用的是专门硬件设备,交易时,数据的传送也是通过封闭的专用网络进行传输的。而条码支付,包括二维码支付是以软件的形式通过开放的移动互联网处理交易的,因此从安全性上肯定是低于传统的银行卡刷卡交易的。在即将出台的规范中,最重要的就

从被叫停再到变成重启公开的秘密

习惯了“支付宝”们“扫一扫”就完成支付的国人可能已经忘了,二维码支付在2014年3月被暂时叫停。

2014年3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分别向支付宝和财付通下发了暂停其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当时正红的二维码支付(即商家收单机器上显示二维码,顾客使用手机扫码支付)哑火。

几乎同时,央行还一道暂停了支付宝、财付通与中信银行联合发行“虚拟信用卡”的计划,再加上当时尚在起草过程中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网上曝光,市场一度传出监管部门对以网络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收紧的声音。

“二维码支付在2014年出势头太猛,而且确实有一些安全隐患,再加上那时候银联和银行也没做好准备,冲击也比较大,所有央行选择了暂时叫停。”一位来自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不过,支付宝和财付通们,并未坐以待毙。

2014年8月,微信首先启用了扫二维码“转账给朋友”和“面对面收钱”功能,事实性地启动了微信的二维码支付。

几乎同时,支付宝也重启二维码支付的场景,选择在大城市的便利店等,而推广的武器就是“支付宝钱包”APP中置入的“付款”功能。

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重新亮相的“扫码支付”都已经和之前不一样了:以支付宝为例,以前是用户去扫商户的二维码,现在的做法是让商户来扫消费者支付宝钱包上生成的条码,在这样一个相对闭环的情况下,风险也从消费者身上部分嫁接去了商户身上。正基于此,这种新的二扫码支付得到了监管的默许。

而在此前被叫停的二维码支付方式中,是有消费者去扫商户提供的二维码,不良商家万一设置了木马程序之类,风险自然落在了消费者的头上。

在二维码支付重启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后,支付宝在2014年12月12日,用一场“使用支付宝钱包付款即可打5折”的活动,教会了一群此前连智能手机都不太会用的大爷大妈们用手机支付。随后,在2014年春节利用 “红包”火了一把的微信也不甘示弱,几乎如法炮制这一方式,挺进线下支付市场。

银联、银行们准备好了吗?

二维码支付规则的即将出炉,给一直不缺大戏的移动支付市场,又添了一把火。

毕竟在眼下的移动支付市场,扫码支付分走了市场的绝大部分蛋糕。而这种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一方连接商户,另一边与银行直连,作为卡组织的银联已然出局;作为参与者的银行也没多大好处,传统支付业务中可以充当收单方和发卡行的银行,在扫码支付里变成了提供支付通道的角色。

面对二维码支付规则的即将落地,在有了诸如苹果支付等一系列NFC移动支付产品后,时隔近两年半时间,中国银联这一次第一时间对二维码支付表示了欢迎。

中国银联方面表示,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拟把二维码这一种交互方式充实到“云闪付”产品系列中,作为非接支付的补充。

事实上,中国银联也是最早开展二维码支付交互方式研究与产品设计的机构之一。

在中国银联看来,眼下中国的支付市场尤其是对成本较为敏感的小微商户对二维码支付有一定的需求,银行和收单机构也表达了在非接支付为主流的基础上,同时支持二维码支付的诉求。

而在扫码支付中沦为支付接口的商业银行们,自然也没闲着。

今年7月,工商银行率先在北京推出了自己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同支付宝一样,可以用手机扫码支付也可以由POS机扫描手机二维码支付。不同于支付宝和财付通,同Apple Pay一样,工行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嵌入Token技术,通过对卡号的变异处理,保护客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